1.食物中毒急救注意事项?
(1) 呕吐、腹泻会造成体液大量损失并引起多种并发症状,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
这时,应大量饮用清水补充液体,尤其是开水或其他透明的液体,以促进致病菌及其产生的肠毒素的排出,减轻中毒症状。 (2) 腹泻是肌体防御功能起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可排出一定数量的致病菌释放的肠毒素,故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应立即用止泻药。
特别对有高热、毒血症及黏液脓血便的病人应避免使用,以免加重中毒症状。 (3) 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
(4) 细菌性食物中毒无须催吐。 (5) 饮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容易刺激胃的食品。
(6) 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提供给医院检疫,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方便医生尽快确诊和及时救治。
2.食物中毒的急救和预防?
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因餐具不干净或食物腐败变质,细菌大量滋生而致。
范达医师表示,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肉毒杆菌都是这类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刽子手”,其中肉毒杆菌中毒是最致命的。 症状:一般,食物中毒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胃腹部疼痛。
肉毒杆菌中毒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特别疲惫。如果误食了毒蘑菇,24小时内便会出现腹痛、呕吐(可能带血)、盗汗、腹泻、呼吸困难、产生幻觉、眩晕、肌肉痉挛。
急救:发现中毒者后必须先拨打120,同时对患者进行催吐。胃的排空时间为1。
5—4小时,催吐越早,毒物清理越完全。可以用圆钝的勺柄或手伸进嘴里,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催吐必须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否则可能因呕吐物被吸入气道,造成窒息。有的中毒者会出现腹泻,这本是人体自行清理有毒物质的保护性反应,但如果太剧烈,易致体液过度丢失,引发休克,因此要让腹泻患者喝一些温的淡盐水。
预防:葡萄球菌常见于不新鲜的奶油、酸败的牛奶和未冷冻的肉类等,所以食物一旦变质就不要再吃了。沙门氏菌容易出现在未煮熟的禽肉类、鸡蛋和蔬菜中,建议肉类食物最好充分加热。
肉毒杆菌主要由受污染的罐装食品引起,购买时如发现罐变形,顶部或底部膨出,超过保质期,开启后有强烈气味,都说明食物已腐败了。 另外,发芽土豆、未充分加热的四季豆和不知名的野蘑菇、野菜也不要吃。
3.生活中如何防范食物中毒?
(1)不买无照经营(非食品厂家)、个体商贩自宰自制的食品。
(2)购买食品时要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保质期”等食品安全标识。坚决不买不用过期、伪劣、假冒(如勾兑假酒等)食品。
可以放心使用有“QS”认证标识食品。 (3)不吃变形、变味、变色食品和包装破损或异常的食品(如胀罐),因为这种食品可能发生腐败变质。
(4)冰箱保存食品要严格分类分区,不能冷热混放、如,生鲜食品(鱼、肉、海鲜)应存放在冷藏室;加工食品不吃要放在冷冻室,并严格遵守保存时间。 (5)粮谷类及油脂要存放在通风、干燥、避光的地方,做好防霉、防虫、防鼠工作。
(6)便后、饭前、加工食品前要洗手。 (7)防止生、熟食品之间交叉加工,要作到加工每一种食品前后都要洗手,案具、刀具不能混用,对预防寄生虫病很重要(如肝吸虫)。
饮用清洁水,不喝冷水。 (8)外出就餐要注意就餐环境卫生,餐具清洁度;不吃装盒超过2小时的盒饭。
(9)不吃不熟的青豆角、鲜黄花菜、不吃发芽的土豆、不吃野生蘑菇、霉变粮谷和鸡蛋壳裂了有异味鸡蛋。
4.关于食物安全的知识
食物安全的知识:
1、别轻信饼干是健康的。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主任韦莉萍说,饼干含精制谷物、脂肪、盐、糖等物质,长期食用容易引起能量过剩。在高温加工过程中,食物原料所含的B族维生素会遭到破坏。相对而言,全麦饼干比较健康,但市面上真正能做到少油、少盐、低钠的并不多见。
2、“高纤维”可能是冒牌的。
美国食品学专家罗伯特·戴维斯博士指出,菊苣根或麦芽糊精等能制造出“高纤维素”的假象。这类所谓的“高纤维”食物与谷物、蔬菜中的纯天然膳食纤维相比,不仅不能带来健康,还可能引起腹胀、嗳气等胃肠问题。=
3、特级初榨橄榄油可能是噱头。
橄榄油被认为是一种健康油,它的优点在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占总脂肪量的86%,有助降脂、预防血管疾病。
由于现代人的总能量摄入超标较多,寄望于通过更换食用油达到降脂防病的目标,可能收效甚微。不仅如此,如今橄榄油市场比较混乱。
美国加州大学橄榄油中心丹·弗林教授的调查发现,市面上大约70%的橄榄油不符合特级初榨(酸度不超过1%)标准。所以从性价比来看,还不如选择国产的豆油、葵花籽油,并在平时注意控制用油量。
3、“纯天然”是种误导。
如果一种熟肉制品的标签上写着“纯天然”或“不含防腐剂(亚硝酸钠)”字样,你或许会觉得非常放心。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肉类科学教授约瑟夫·塞布兰内克博士提醒,这也可能是种误导。比如,标注含有“芹菜粉、活性菌培养物”的肉制品内部可自然合成亚硝酸钠,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不建议长期大量食用。
4、有机食品不一定等于健康。
“有机”不一定等于“健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食品安全专家沙西·布鲁斯教授解释说,有机食品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对土壤、空气、水源环境等也有很高要求,且靠目前的科学手段,是否达到有机标准很难被检测出来,只能依靠对生产者和监管部门的信任。
专家指出,在国内,反倒是“绿色食品”的认证、监管流程完整,定期抽检制度完善,品质相对可靠。
5、用化名“降低”含糖量。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沃尔特·威利特提醒,在很多加工食品中,企业会用蒸馏甘蔗汁、龙舌兰花蜜、水果汁浓缩液、玉米糖浆等“化名”来代替“糖分”,造成产品中不含糖或含糖较少的假象。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目前已要求生产商在成分表上列出所有糖类添加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食品安全专家揭秘10大食品潜规则
5.到底该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安全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
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
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
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6.食物中毒该如何预防
食物中毒的人通常都会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食物卫生 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谨防病从口入。注意以下事项可以帮助我们预防食物中毒:1。
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物新鲜是指食物要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没有发生腐败变质和其他感官性状 的异常变化。 其中定型包装的食物应在其保质期内。
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2。
彻底加热食物许多生的食物都容易被病原体污染,如家禽、肉类以及未经消毒的牛奶等,对食物进行彻底 加热可以杀灭食物中的病原体。要牢记,食物加热的原则是,食物所有部位的温度都必须达到 70以上,才可以杀灭大部分的病原体,否则加热消毒的效果就不明显。
在炖鸡时,如果靠近鸡 骨的部分还生的话,要放回炉上完全炖熟方可食用。3。
尽快吃掉做熟的食物烹调过的食物冷却至室温时,一些微生物就已开始在食物中繁殖。烹调后的食物放置的时 间越长,危险性就越大。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食物出锅后最好立即吃掉,尤其是在温度相对较高 的夏秋季节,食物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4小时。 4。
妥善贮存食物在必须提前做好食物或者需要保留剩余食物的时候,我们必须牢记应当把这些食物贮存在60℃;以上或101以下的环境中。尤其是在1℃存4个小时以上时必须采用此种方法贮存。
婴幼 儿因为身体比较弱,所以婴幼儿吃的食物要现吃现做,不要贮存。 1。
熟食要再加热后方可食用加热是消除致病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因为微生物在食物的贮存过程中也许已经生长繁殖 (适宜的贮存环境及方式只能减缓微生物的生长,但并不能杀灭它们)。
熟食食用前必须进行 回锅加热处理,回锅加热熟食的温度至少要达到70以上。 2。
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经过安全加工的熟食一旦接触生食就有可能被生食污染。这种接触引起的交叉污染可能 是直接的污染,这种直接的污染在生的畜禽肉接触熟食时即可发生;又可能是更隐蔽的污染,例 如,如果先处理生鸡,然后再用未经清洗消毒的案板和刀具切熟食,就产生了食物被污染而导致 食物中毒的危险。
因此,要把生的和熟的食物分开存放,生食用具与熟食用具分开使用。3。
保持厨房的卫生厨房应当有相应的通风、冷藏、洗涤、消毒、污水排放等设施,且布局合理,才能有效防止在 食物加工过程中出现交叉污染。厨房应当保持清洁。
任何食物的残渣、碎屑或残余物都可能变 成一个潜在的细菌库,在条件具备的时候,这个细菌库就会对其他食物造成污染,所以用来制备 食物的所有用具的表面都必须保持干净。
7.食品卫生安全小知识各位不要吝啬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套、勤晒被褥。保持教室、卧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一、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
二、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不吃变质剩饭菜。 少吃、不吃冷饮。 少吃、不吃零食。 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或喝水。 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 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四、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 查看基本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标示清楚、产品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