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是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需要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对于一个专业从教人员来说,理解教育学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教育学可以从根本上让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从而改变我们对教育的态度和看法。
有一个年轻教师,发现班内有一个同学特别调皮,总是喜欢在课堂上捣乱,拿他没办法,甚至有不愿教他的情绪。其实,现代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改正自身不足,加快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如果我们从这点出发,就会觉得,教这样的学生才真的有意义,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犯错并不可怕,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总是在边犯错边改正的过程中过来的。
对于学生的这个现象,教育学对教育规律的认知中有明确的定义。如果我们理解和掌握了一般教育原理。
处理这样的问题就会得心应手了。而处理好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会让我们更愿意参与到教育中去。
教育学原理对教育教学的途径、方法及形式有着一个基本的理论支撑。特别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依据教育学原理,进行教之初的指导,是可以很快成熟起来的。
例如如何备课,怎样驾驭课堂,课堂的一般结构等等问题,在教育学中都有明确的理论支撑点。教育学对教育过程和教育主题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教育过程组织的是否合理,对于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依赖作用。一个好的过程组织,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而教育主题也对教者提出了明确的教学方向。教育的主题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受到更多专家的关注,以前我们很注重老师单一传授知识的模式是不符合教育和认知规律的。
因为我们忽略了教育的主题,现代教育学对教育主题提出了明确的观点,那就是学生。从这点出发,我们就会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自觉做到以学生为主题,老师为辅的基本教育架构,从而可以从正确的方面进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2.教育是要学知识是要更高智商的重要性
所谓学科知识是指支撑整个学科的基本逻辑体系。具体表现为我们在每节课中打算向学生展示和探究的各知识点,也就是我们每节课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而教育知识是指那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成长的的知识技能方法论规律。教育教学知识应该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
但是对于这一密切关注学生成长的学科来说,其 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科知识的作用很大。从目前的考试体制来说,学生和教师更多的会去关注学科知识,具体表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总会过多地重视对知识点的讲解,在课下也会过多地关注对练习题的处理以及对历次考试成绩的关注。
但是,在应试教育轨道上运行的学科知识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弊端,主要表现为:偏重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偏重应试能力的培养,放松全面素质的养成;面向少数精英学生,冷落大多数普通学生;偏重认知因素,忽视非认知因素。
因此,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革除现行课程自身的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国民素质,不仅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更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重视教育知识,尤其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培养新一代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在国际竞争中善于竞争和合作的中国人。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是目前课程教学改革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
3.如何理解教育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础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网络系统,是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中国科学院借鉴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成果和实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非赢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
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