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数学的简单手抄报有哪些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己填充内容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
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ppt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与ppt不同的是手抄报是纯手工的,只有一页纸,所以要合理安排内容。手抄报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
它就相当于缩小版的黑板报。 如何使一张手抄报在有限的空间内,既容纳一定的知识内容,版面设计又精彩美观呢?这不单纯是技巧问题,对编者来说,组稿、编辑、排版、插图、书写,这是一个全神贯注、脑手并用的创造过程,是他的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
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发展个性才能的广阔天地。 办手抄报,从总体上考虑,首先要确立主题思想。
一期手抄报,版面很有限,要办出特色,必须在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版面编排和美化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手抄报的编排设计,总的要求是:主题明确,版面新颖美观。 版面划分 先把版面划分成两块,每块中还可以再分成片。
划分文章块面时,要有横有竖,有大有小,有变化和有对称的美,也可绘画图案进行划分。报头要放在显著位置,最好是在左上位置。
块面编排 如不符合原先的划分,就要将版面块面安排作必要的调整;如不能安排下文章,就利用移引、转版的形式等,并用字号、颜色、花边与邻近的文章块面相区别。 装饰设计 除报头按内容设计、绘制外,每篇文章的标题也要作总体考虑,按文章主次确定每篇文章标题的字体、字号、颜色及横、竖排位置。
文章内容以横排为主,行距大于字距,篇与篇之间适应用些题花、插图、花边及尾花等穿插其中,起装饰、活泼片面的作用。 装饰美化 主要是用色彩、绘图等艺术手段,弥补文字的单调,给人以生动形象、优美和谐的美感和启迪。
内容包括报头、题花、插图、花边、尾花和色彩运用等。 1.报头 它是手抄报的标志,由图案或画面和刊名组成。
文字上由报头名称、日期等组成。 2.题花 是对文章标题或开关的装饰,常见的有底纹,带有提示性的图画或图案。
3.插图 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画一个能说明一个情节的画面,这种形式与文章内容紧密联系;还可以采用与文章内容毫无联系的图案,如花鸟、山水等,这是纯粹为了美化而作的。 4.花边 一般不宜太多、太大、太粗,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花边可以美化版面,可以隔开文章,便于阅读。 5.尾花 是装饰在文章后面的图画或图案。
如一篇文章抄完后,还剩有空白,可以画一朵花,既可充实版面,又可以增加美感。 6.色彩方面 一般宜简练、明快、淡雅,不宜过分渲染、杂乱。
一般而言,正文色调宜朴素、稳重;标题及花边、插图等,则可用较鲜艳的色彩。这样才能浓淡适宜,增强效果。
文章 ①字体要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②如果是两人以上一起抄写,要注意字体要统一。
③正文开始时要空两格再书写。④最好用黑墨。
标 ①标题要醒目。②用美术字体书 。
③标题要吸引人 标题装饰 ①可以直接在标题上装饰。②也可以在文字的旁边加以装饰。
报头 ①报头绘制要醒目,而不刺眼。②报头一定要大、醒目。
尾花 尾花绘制要小巧精致,起点缀作用,不能抢眼。 底纹装饰 ①可以在排版时做好,也可以写好字后作装饰;②可用淡色刷底,也可用淡色勾画景物。
③颜色鲜艳比较好。
2.数学手抄报在线等要图片
地铁车厢并排坐着5个女孩,A坐在离B和离C正好相同距离的位置上,D坐在离A和离C正好相同距离的作为上,E坐在她的亲友之间。
谁是E的亲友? 答案:E坐在A和B之间,A、B是她的亲友。2。
某要塞有步兵692人,每4人站一横排,各排相距1米向前行走1每分钟走86米。 现在要通过长86米的桥,请问第一排上桥到最后一排离桥需要几分钟? 答案:3分钟。
3。一位农民养了9只羊、7口猪、5头牛。
论价格,2只羊可换一口猪,5只羊可换1头牛。他要把这些牛、羊、猪分给3个儿子,不但没人分得的家畜头数要相同,而且价值也要相等。
你能想出一个分配方案吗? 答案:大儿子分1头牛、5口猪、1只羊;二儿子分2头牛、1口猪、4只羊;三儿子分2头牛、1口猪、4只羊。 4。
两辆车相距1500米。假设前面的车以90km/h的速度前进,后面的车以 144km/h的速度追赶,那么两辆车在相撞钱一秒钟相距多远? 答案:相距15米。
5。有甲、乙两个公司招聘经理。
甲公司年薪10万元,没年提薪一次,每次加薪2万元;乙公司半年薪金5万元,每半年提薪一次,每次加薪5千元。问去哪个公司挣得的薪水更多? 答案:去乙公司挣得的薪水更多。
6。 俄国著名数学家罗蒙诺索夫向邻居借《数学原理》一书,邻居对他说:“你帮我劈10天柴,我就把书送给你,另给你20个卢布。”
结果他只劈了7天柴。邻居把书送给他后,另外付了5个卢布。
《数学原理》这本书的价格是多少卢布?答案:书的价格是30卢布 。 7。
瓶中装有浓度15%的酒精1000克,现分别将100克400克的a、b两种酒精倒入瓶中,则瓶中酒精的浓度变为14%,已知a种酒精的浓度是b种酒精的2倍,求a种酒精的浓度?答案:20。
3.数学手抄报内容有什么关于数学手抄报的资料吗?越
一、课题的来源和期望目标 课题的提出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的学习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是新课标指出的学习数学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学习数学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2、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实践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前不久,学校展览了高年级学生自创的语文手抄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同学们围着展版兴致勃勃地看着、读着、议论着,都放学了,他们仍然流连忘返。
看到此情此景,我深深感觉到, 孩子们喜欢这种学习活动。 于是,我决定在我所施教的班级组织辅导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希望这项活动在丰富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内容、方式的同时,更能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望目标 学生方面 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活动, 丰富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开阔其数学视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活动, 巩固、深化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方面 通过此项研究活动, 探索出指导小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五(3)班全体学生(共35名) 本校五年级共三个班,我执教两个班,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研究活动开始阶段对学生进行谈话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的了解面、对办手抄报的态度及对办报方法的掌握情况、数学成绩在整个五年级的相对地位等等,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 在研究活动结束之际再次对学生进行调查,并与前调查向对比,便于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
2、行动研究法 先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制定出初步的研究实施方案,然后边行动,边研究,边总结, 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3、文献法 尽管关于小学生数学手抄报的创编研究方面的直接文献较少,但我们仍然要搜集与之相关的参考文献,把握这些文献的精神实质,以期帮助课题研究顺利完成。
4、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选取两个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有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为课题研究结论提供充足的依据。 三、研究涉及的理论领域及要学习的内容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解读 3、《教育与人的发展 》 4、《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 5、《从课题申报到结题 》 6、《问卷编制指导》 7、《统计分析指导》 8、《小学生数学报》 江苏教育报刊主办 四、初步拟定的研究过程 1、起始阶段(2005年11月)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完成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4月) 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制定初步研究方案,然后采用 行动研究法, 边行动边研究,采集、积累、分析各种资料, 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研究方案,逐步探讨出指导小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方法和途径。 3、总结阶段(2006年5月—2006年6月) 基本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进行全面总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申请结题, 并进入成果的推广、应用阶段。
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一)、理论学习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领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系统的教研学习制度:每周两次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新大纲 新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资料汇编》、《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研究性学习参考资料》、《教师如何走进新课堂》等教育理论书籍,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除此之外,还要认真阅读校图书室订阅的《江苏教育研究》、《徐州教育科研》、《小学数学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要充分利用电脑进行网上学习。
(二)、问卷调查 在学习相关教科研理论的基础上,认真设计调查方案,从中心小学五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3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重点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和途径、对编制手抄报的态度及对办报方法的掌握情况。
为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客观性,所有答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 问卷调查工作至十一月底顺利完成。
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学习兴趣 认为数学学习枯燥 学习消极被动 认为数学学习有趣 人数 20 10 5 百分比 57。 1% 28。
6% 14。3% 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浓厚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极少数学生是因为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或有缺陷,学习数学比一般学生要困难,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能体验到愉悦感、成功感,由此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本身不太感兴趣,他们认为数学学习比较枯燥,数学学习活动无非就是做各种练习题,而且练习形式也很是单一,多是计算、解答应用题等。
由于数学学习缺少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学习形式的单调,使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了。 2、学习方法和途径 认真完成 作业 主动自学课本 阅读相关书籍 从生活中 学习 人数 35 。
4.有关数学知识的手抄报是什么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知道宝库
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知道一下
华罗庚生卒年(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快乐歪歪球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动脑大比拼
5.数学手抄报(A4纸)
学习数学是为了服务生活,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生活的体现。
例如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
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这就是统筹学: 下面举一个复杂的例子: “烧水泡茶"有五道工序: 1、烧开水、2、洗茶壶、3、茶杯, 4、拿茶叶、5、泡茶。
烧开水、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是泡茶的前提。 各道工序用时表: 烧开水 15分, 洗茶壶 2分, 洗茶杯 1分, 拿茶叶 1分 泡茶 1分 方法比较: 方法1: 第一步:烧水; 第二步:水烧开后,洗刷茶具,拿茶叶; 第三步:沏茶。
方法2: 第一步:烧水; 第二步:烧水过程中,洗刷茶具,拿茶叶; 第三步:水烧开后沏茶。 让学生比较这两个算法有何不同,并分析哪个算法更优。
①工序安排不同 甲:烧开水 同时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乙:烧开水 之前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丙:烧开水 之后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②花的时间不同, 甲: 16 分钟 乙: 20 分钟 丙: 20 分钟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
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找。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作业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数学课,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驾全班之上。
1791年高斯终于找到了资助人--布伦斯维克公爵费迪南(Braunschweig),答应尽一切可能帮助他,高斯的父亲再也没有反对的理由。隔年,高斯进入Braunschweig学院。
这年,高斯十五岁。在那里,高斯开始对高等数学作研究。
并且独立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数论上的「二次互逆定理」(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质数分布定理(prime numer theorem)、及算术几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1795年高斯进入哥廷根(G?ttingen)大学,因为他在语言和数学上都极有天分,为了将来是要专攻古典语文或数学苦恼了一阵子。
到了1796年,十七岁的高斯得到了一个数学史上极重要的结果。最为人所知,也使得他走上数学之路的,就是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
希腊时代的数学家已经知道如何用尺规作出正 2m*3n*5p 边形,其中 m 是正整数,而 n 和 p 只能是0或1。但是对于正七、九、十一边形的尺规作图法,两千年来都没有人知道。
而高斯证明了: 一个正 n 边形可以尺规作图若且唯若 n 是以下两种形式之一: 1、n = 2k,k = 2, 3,… 2、n = 2k * (几个不同「费马质数」的乘积),k = 0,1,2,… 费马质数是形如 Fk = 22k 的质数。像 F0 = 3,F1 = 5,F2 = 17,F3 = 257, F4 = 65537,都是质数。
高斯用代数的方法解决二千多年来的几何难题,他也视此为生平得意之作,还交待要把正十七边形刻在他的墓碑上,但后来他的墓碑上并没有刻上十七边形,而是十七角星,因为负责刻碑的雕刻家认为,正十七边形和圆太像了,大家一定分辨不出来。 1799年高斯提出了他的博士论文,这论文证明了代数一个重要的定理: 任一多项式都有(复数)根。
这结果称为「代数学基本定理」(Fundamental Theorem of Algebra)。 事实上在高斯之前有许多数学家认为已给出了这个结果的证明,可是没有一个证明是严密的。
高斯把前人证明的缺失一一指出来,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一生中一共给出了四个不同的证明。 在1801年,高斯二十四岁时出版了《算学研究》(Disquesitiones Arithmeticae),这本书以拉丁文写成,原来有八章,由于钱不够,只好印七章。
这本书除了第七章介绍代数基本定理外,其余都是数论,可以说是数论第一本有系统的着作,高斯第一次介绍「同余」(Congruent)的概念。「二次互逆定理」也在其中。
二十四岁开始,高斯。
6.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3单元手抄报
常用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体积(容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时间单位: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年=365天(平年) 1年=366天(闰年)
1月=28天(平年二月) 1月=29天(闰年二月)
1月=30天(四、六、九、十一各月)
1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
1星期=7日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转载请注明出处生活百科网 » 数学知识月月清的手抄报(关于数学的简单手抄报有哪些)